「醫生,我已經看了好幾間的診所,擦了好幾個月的藥,我的皮膚問題怎麼老是擦不好?」
對於就診病患這樣的陳述,早已經是司空見慣,這已經是存在於許多民眾心中的疑問與困擾。
趁著週末放假的時間去上課進修,由一位北部的開業醫前輩,主講類固醇及外用藥膏的臨床運用,收穫良多。
除了演講內容之外,在場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醫師、教授,大家各自提出各自的見解,彼此切磋學習,有如華山論劍,不但場面精彩,也在無形中增加了不少功力。
在這裡提出一些心得分享,其中有不少觀念,也可以幫助到許許多多被皮膚問題困擾已久卻找不到改善方法的朋友。
外用藥十大觀念:
(一)症狀的改善,往往是病人最在意第一個問題,但醫師最在意的問題往往是背後的病因。
背後的病因徹底解決固然重要,但症狀往往是令病人最不舒服的。所以如何兼顧兩者,其實是需要跟病人良好溝通的部分。
(病人在意的是外顯的症狀,但醫師在意的是底下的病因解決)
(二)外用藥膏怎麼用,其實背後的學問很多。
皮膚問題會好還是不會好,甚至越擦越糟糕,關鍵就在於此。
目前國內的環境對於藥物的取得管制鬆散,許許多多在國外都是要醫師處方的藥物,在國內可以輕易地在藥局取得。
聽信非專業的意見或自作主張的用藥,導致後續皮膚惡化或產生不可逆的副作用者已經看過太多了。
(國內取得外用藥膏的管制鬆散,就如同超市買東西一樣方便,這對病人來說並不是好事。)
(三)複方藥膏(不只含有一種成份的藥膏)有其妙用,許多非皮膚科專業的人士喜歡拿來販賣給民眾使用,就算看不懂甚至是根本沒看到要解決的皮膚問題。
抱持著這麼多成分總會被我對上吧的心態。
其實複方藥膏不是不好,但是裡面的成分其實是複雜,且不同藥膏是含有不同成分組成的。
懂得如何靈活運用可以帶你上天堂,但絕對不是亂槍打鳥,看不懂就拿來亂擦的心態來使用,一樣會有副作用產生的。
複方藥膏絕對不是萬用膏。甚至很多皮膚疾病,複方藥膏的使用反而是禁忌。
(不是成分越多越有效,亂槍打鳥絕對是錯誤的心態)
(四)藥膏絕對不是一條拿來隨便擦就好。
是什麼疾病?是什麼部位?藥膏的劑型、成分、強度?擦多久?擦的方式?需搭配其他保養嗎?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
這裡面有很多問題是需要考量的!!
(身體不同部位,外用藥膏的吸收力有所不同)
(五)正確診斷、正確用藥,還是治不好?要
考慮是否還在跟造成的原因沒有切割?
病灶的部位可以考慮一些常見原因:
臉部:面膜、保養品造成的?
耳朵、頸部:考慮洗髮、潤髮、髮膠等產品。
肚臍、大腿部位:是不是接觸的金屬材質?
全身:是不是新買的衣服沒洗就穿了?
手部:還在接觸什麼物質呢?
小朋友尿布位置:尿布材質?父母用的爽身粉等。
(六)過去的用藥史也很重要。
看病的時候最好能提供給醫生這些資訊,更有助於醫師幫助判斷跟治療。
(七)外用類固醇,對許多皮膚疾病,有其良好的治療效果。
但是易放難收。
如何見好就收,對醫師以及病患雙方,都是需要彼此良好的溝通,也存在著困難的考驗。
可別擦到產生如萎縮、紅斑、紫斑、微血管擴張、甚至皮膚感染等副作用產生。
(八)皮膚疾病治好了,藥膏絕對不能當成保養品來用,或拿來當作預防皮膚病復發來用。
由於就醫方便或是藥局林立,很多民眾會習慣長期使用某種藥膏,這絕對是不對的觀念,可能會引發藥物的副作用產生。
(九)是否你已經對外用類固醇藥膏上癮了?
擦藥就改善,停下來就復發或惡化。
小心你已經對類固醇藥膏上癮了。
停下來會惡化,如紅、癢、腫、痛、脫皮、膿皰、流湯流水等,就代表產生了反彈現象。
再不好好面對,恐怕無法收拾殘局。
(有別於一般的酒糟,這是因為長期不當的類固醇濫用所引起的類固醇性酒糟。)
(乾癬病人長期強效類固醇的使用,一停藥就復發或更嚴重,產生了反彈現象。)
對應方式:
-
戒藥如同戒毒,要忍過最難熬的時候,過了,就好了。
-
借助其他非類固醇藥膏的幫忙,例如外用免疫調節劑(普特皮與醫立妥)。但缺點是此類用法不在健保給付範圍。
-
口服抗發炎藥加上外用濕敷藥物的幫忙。
(十)需長期使用抗發炎藥物,或是疾病在停藥後容易復發的皮膚病,外用免疫調節劑,也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如白班、乾癬、脂漏性皮膚炎、酒糟、富貴手、天皰瘡等。
(外用免疫調節劑:普特皮(Protopic)與醫立妥(Elidel)。)
結論:
要識病,才能醫病。
這絕對是治療疾病的源頭。
別再相信自己的判斷,或是親朋好友好心拿條藥膏給你擦。
把問題交給專業的來吧。
病人本身也要有治療的決心,願意配合:
例如,是否可以接受醫師最由衷的建議,忍過該熬過的反彈現象?
例如,小朋友本身根本不在乎臉上的青春痘,父母只是一廂情願,孩子根本不配合。
只有願意配合醫師的建議,順從醫囑,並與醫師做良好的溝通,加上上述的觀念,一定可以幫助你改善難纏的皮膚病。
→ 參考:類固醇 - 談畏懼的迷思
--> 另外轉貼其他醫師很好的文章給大家參考:
2. 看病及吃藥時要注意甚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