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保濕、防曬,一直是皮膚科醫師所強調,最基本的保養三步驟。

大家現在也都很清楚肌膚基礎保養中保濕的重要性,

保濕更是各大保養品品牌兵家必爭之地。

市售皮膚保溼產品種類繁多,成分五花八門,有乳液,精華液,乳霜,油膏, 到底我們要如何選擇與面對?


 

為什麼要強調保濕?

水,在肌膚細胞中,除了正常運作需要之外,更是維持我們膚質明亮與水嫩的重要因素,也是彈力的來源。

缺水的肌膚,除了粗糙、沒有光澤外,也是引起皮膚發炎、敏感的元凶。

更會進一步造成皮膚的老化鬆弛、皺紋產生。)

所以如何照顧好皮膚讓它能夠正常代謝不要受到損傷,讓角質層能維持正常代謝循環,才是保濕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當皮膚屏障功能下降,會導致水分散失。保護能力變差,皮膚變得粗糙、敏感、老化)。

 

 

 

保濕結構

表皮最外側的角質層,是我們皮膚最重要的保濕結構。

除了磚塊狀堆疊的結構外,還包括了皮脂膜、以及細胞間質這兩個重要結構的幫忙一起維持。

除了保濕,也提供了很重要的防禦功能。

 

  

(角質層如同磚塊,油質成分如同水泥,形成保濕的重要結構)

 

(除了上述的磚塊結構,更有皮脂膜及細胞間質幫忙鎖水)

 

 

  • 皮脂膜彷彿幫忙加了蓋子:

包含了三酸甘油脂、鯊烯、膽固醇、磷脂層、脂肪酸等成分構成。

  • 細胞間質則是提供更好的磚塊之間黏著性及密封性,如同磚塊之間的水泥一樣,更進一步防止水分的流失。

成分包含磷脂質(Ceramide)(神經醯胺):擔任角質細胞連結的角色。為角質層最重要的脂質成分。幫助鎖住水分。

天然保濕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 NMF):負責吸收住水分。




 

如何保濕?10大保濕觀念:

1. 保濕的工作是全年無休的。但要做好、做對。絕不是擦越多越好。若是做錯,不如不做。

2. 一成不變? No!! 要因天氣、季節、膚況、年紀、部位等,作動態靈活的保濕策略

3. 最基本!!先減少刺激。洗臉也要溫和,避免過度清潔(如常使用去角質、磨砂膏、果酸保養品),會讓角質層越來越薄,導致乾燥、泛紅、脫皮。否則再怎麼努力保濕都沒用。

4. 化妝水(or 礦泉噴霧水)不能代替保濕。絕對不能只靠這樣的保濕方式。

有的醫師甚至提出化妝水無用論。不過我的看法沒那麼悲觀,我認為化妝水的還是有它的功用:

--> 可以作為洗臉後的二次清潔,以及補水的作用

但化妝水(或礦泉噴霧)都只是表皮的保濕,無法深入肌膚深層,且很多都含有酒精成分,揮發性高。雖會降低表面溫度使皮膚清涼出爽,但若未立即再擦其他含油性成分的保濕產品所水,反而會帶走更多皮膚的水分,變得更乾燥。

同樣的,單擦絲瓜水、玫瑰水、甚至玻尿酸都是需要後續油性產品鎖住水分的。

 

5.  隔離霜不是真的百毒不侵!!不是擦了就可以代替防曬防止紫外線、防止髒空氣。它只能當作潤色、粉底。小心太依賴反而阻塞毛孔長痘痘。

6. 受損的皮膚無法有效保濕。先把磚瓦、屋頂修好吧,否則只是保養心酸的。

7. 洗完臉角質層水分最飽滿時,立即做臉部保濕,效果最佳。補水、鎖水一次完成。

8. 為防止水分散失,油,才是防止散失的最好保濕成分。別再把它視為洪水猛獸拼了命想趕盡殺絕啊!!

9. 面膜好神? 面膜是以密封的方法達到保濕成分的滲透加強,但面膜內也會含有防腐劑、酒精、香料、果酸、水楊酸等成分也會進入皮膚,有可能就這樣反而造成過敏,在門診屢見不鮮。所以應該選擇成分單純,儘量不含酒精、香料、酸性刺激成分的保濕面膜。面膜拿下後,要記得趕快擦上乳液或乳霜鎖住水份,保濕工作才算完成。

10. 目標:維持油水平衡。真的得好好認識自己的膚質,也得好好觀察保濕後的臉是不是達到恰如其分。

 

 

乳霜?乳液?油膏?保濕名稱及成份

 

 

  (乳霜:較滋潤)                              (乳液:一般較好塗抹)

 

 

 

 

理想的肌膚保溼=補水+鎖水

保濕成分的功能,則包含:

1. 濕潤劑:抓水、補水,屬水性保濕成分。需要搭配親油性的鎖水保濕。

如玻尿酸、果酸、甘油、尿素、丙二醇 (propylene glycol)、山梨醇(sorbitol)等成分,其作用是吸收水分並將其保持在角質層中。

 

2. 密封劑:鎖水功能,防止水份蒸發。屬於油性保濕成分。

成分包括凡士林,礦物油,羊毛脂,及含矽靈(dimethicone) 或環甲矽脂(cyclomethicone)等,原理是把水分封鎖在皮膚內,避免蒸散。

 

3. 角質修復劑:修復皮膚角質。當角質層不健康,再怎麼補水、抓水、鎖水,還是留不住水分的流失。

成分包括維素E、維他命原B5泛醇、蘆薈、燕麥、洋甘菊等。

 

多半產品是混合使用以上這些成分。

 


(乳液、乳霜是一種油水混合的膠體溶液,油水比例不同,會以不同的物理形態呈現。)

 

市售保溼產品的劑型從最清爽的水到凝膠、乳液、一直到濃稠的乳霜、油膏都有。

保溼力通常隨濃稠度遞增,但不是越濃越好,反而會有黏膩感或引發粉刺。

建議可從清爽劑型開始使用,逐次調整。

 

  • Gel(凝膠),特性是很快就乾掉不油膩,治青春痘的藥膏常用此劑型。
  • Lotion(乳液): 油在水中, 常含有酒精成分。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劑型。
  • Cream(乳霜):也是油在水中;但較乳液來得濃稠。適合肌膚狀況較乾燥,秋冬、出國坐飛機、高緯度國家、年紀較長者
  • Ointment(油膏): Ointment則是水在油中。雖較保濕,但有油膩感。
  • 其他劑型補充:Powder適合用在滲出液多的地方。

Solution(水液) :常含酒精,多用於多毛髮部位。

Mousse(慕絲):含起泡作用的噴頭,泡沫細緻好推,使用上較為清爽。

 

Essence(精華液):屬於比較不黏膩的保養品,多為水狀、凝膠狀,質地介於化妝水和乳液之間。

含有對皮膚有益的成分,如透明質酸、神經醯胺,可保濕、美白、抗皺、修護。

 

 

擦藥與擦保養品的順序

基本上,一般保養品使用的順序是由清爽質地的先使用,質地厚重擺在後面

 

例如:液狀化妝水>凝膠狀精華液>乳液>乳霜

若在白天,則在最後加上防曬或者隔離霜。

 

至於,先擦藥,還是先擦保養品?

藥品與保養品的使用順序也是依由清爽到厚重

舉例:若平常有使用化妝水的習慣,則順序為化妝水-->薬膏-->保養品。




 

關於痘痘肌的保濕

 

常因油性肌而太過注重去油、控油,而忽略保濕。

保濕不是只有乾性皮膚的專利。

重點是:  油、水平衡。

出油是毛囊皮脂腺的分泌,肌膚保濕則是角質層的功能。

臉油,不代表你的臉保濕足夠。

當過度清潔導致皮脂膜破壞時,水分流失會導致皮膚健康細胞衰退,影響油水平衡,痘痘更嚴重。

因此,油性膚質應選擇清爽型凝膠或凝露

如玻尿酸等保濕成份,再加上清爽型的乳液。

 

但不要使用過度滋潤的產品。

除非因為擦藥兩頰較乾燥,則可用較滋潤的面霜或油膏取代乳液。


 

arrow
arrow

    皮膚科葉家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