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的定義,古今中外都會有所不同。
然而,東方人愛美白,卻是不變的事實。
我們可以看看這張圖表。
裡面清楚表達出我們為何追求美白的原因。
連自拍都得調整到美白模式,可見一般。
然而,皮膚看起來黑或暗沈,得先釐清你是什麼原因:
(1) 皮膚的皺紋及不平整:會造成光線陰影,而使皮膚顯得暗沈。
(2) 角質層的厚薄:過厚的角質層,會造成皮膚蠟黃無光澤。
(3) 黑色素:黑色素細胞會產生黑色素並傳至表皮細胞,其多寡及分佈會影響膚色。
(4) 血管中的血紅素:血液循環好、身體狀況好,血管中的含氧量較高皮膚自然透紅發亮;反之,皮膚自然暗沉。
(5) 真皮層的色素、沈積物。
(6) 皮膚病灶:各種不同的色素性疾病,如肝斑、曬斑、雀斑、顴骨等。
所以還是得根據你的實際狀況,才能找到適合的治療改善方法,
而不是一直猛擦美白保養品就能得到改善。
今天著重的方向,還是以大多數人皮膚黑色素的改善為主來說明。
上圖說明皮膚色素的生成,
是從表皮最底部的黑色素細胞開始製造生成。
接著往上運送,被表皮的角質細胞給吞噬,形成我們皮膚的外觀顏色。
所以,要改善色素、要美白,就得從色素生成的幾個關鍵步驟下手!
簡單來說,就是要:
- 阻止新的黑色素生成
- 加速舊的黑色素由角質細胞內剝落
- 破壞黑色素細胞
我們達到美白武器有哪些?
- 防曬
- 美白藥膏、產品
- 雷射
- 化學換膚、酸換膚
- 飲食
我想防曬的重要性就不需要再多說,那是美白最基本的第一守則。
我們先談美白藥膏與產品。
這張圖詳細說明色素製造的過程,我知道很複雜......
但我其實只是要大家認識一個很關鍵的酵素,叫做酪胺酸酶(Tyrosinase),
它可以說是整個製造色度的靈魂角色。很多美白產品是針對它而來的。
除了抑制酪胺酸酶(Tyrosinase)的活性之外,
其他的美白成分則分別是加速舊的黑色素由角質細胞內剝落,阻止色素的運送,以及破壞黑色素細胞等功能。
所以如果要買美白的產品,最好能面面俱到,
也就是每一個關鍵步驟都能抑制到,
而不是都只作用在同一個步驟,效果就比較沒有加乘效果了。
各類美白產品及其作用整理如下:
1. 抑制酪胺酸酶(Tyrosinase)的活性:
Hydroquinones(對苯二酚): 效果非常顯著,但塗擦的範圍,可能會有局部發紅出現。4-6周可以看見效果,最佳效果約在第四個月。
其他還有Arbutin(熊果素)、Kojic Acid (麴酸)、Azelaic acid (杜鵑花酸)、α-硫辛酸、Tranexamic acid (傳明酸)、Aleosin( 蘆薈素)、維他命C、Ellagic Acid (鞣花酸) 、洋甘菊萃取、甘草萃取、glucosamine等。
2. 加速舊的黑色素由角質細胞內剝落:
各種酸類藥物,如果酸、水楊酸、三氯醋酸、杏葡酸、A酸等。
3. 破壞黑色素細胞活性及其運送:
外用類固醇、A酸。
4. 三合一藥膏:
將上述的不同功能產品各取其一,組合成功效優且副作用相對小的產品。
一般的組合為“Hydroquinones(對苯二酚)+外用A酸+弱效類固醇“
(三合一藥膏,各有各自的美白功能,也可以減低彼此的副作用,合作無間)
以上這些產品,除了外擦之外,也可透過離子導入或是超音波導入等方式,增加皮膚吸收的能力。
美白產品新趨勢
生技性及萃取性美白成份越來越常見:
傳統的美白成分像是麴酸、熊果素、維他命B3、傳明酸、維生素C及其鹽類或糖苷類以及鞣花酸已被大家所熟知。
近年來許多生技性成份像是胜肽、核苷或細胞間訊息傳遞因子(如神經醯胺,cysteamine)則被當作美白成分添加在產品裏。
還有許多的植物性萃取成份也被當作美白成分來使用,像是甘菊、甘草、當歸、苦參、薏仁、白芍、白芷、白朮、火棘、白木蓮、紫錐花、油甘子及虎尾草…等等。
(參考:不同美白成分對黑色素的抑制率)
雷射:
雷射的發展,已經成為美白很有效的工具,尤其是當色素位置是在皮膚深層時,更是它最佳表現的時刻。
目前已經有很多種類的雷射都能達到美白的功能。
簡單的說明它的原理:
表淺的色素:可以用短波雷射直接使表皮結痂脫落,達到改善表淺色素的目的。
深層的色素:則用長波雷射將色素打細、打散後,才易於讓我們的身體將它吸收代謝掉。(如下圖所示)
化學換膚
果酸、水楊酸、杏葡酸、胜肽酸等。
依據不同的酸、不同濃度、作用時間長短等,
可以達到淺、中、深層的換膚效果,達到美白的目的。
吃甚麼可以美白?
幫大家做了以下的整理,部分為坊間流傳的食療美白方法,僅供參考。
含維生素A的食物:奶製品(鮮奶)、蛋黃、黃綠色蔬菜等。
含維生素C的食物:深綠色蔬菜、蕃茄、檸檬、櫻桃、西紅柿、芭樂、奇異果、草莓。
含維生素E的食物:穀類、堅果類、芝麻、奶製品、深綠色蔬菜、蛋黃等。
大豆製品(異黃酮素(Isoflavones)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豆腐、豆漿。
中藥: 紅棗、枸杞子、黃耆、玉竹、白朮、白芷及白芨等中藥材以及珍珠粉(慈禧太后的最愛)。
其他:薏仁、杏仁、堅果、銀耳、蘑菇、黃瓜、豌豆、白蘿蔔、巧克力、蜂蜜、菠菜、木耳、醋、綠茶。
(要美白,可考慮這些:石榴、桑葚、蘆薈、松樹皮、甘草、黃豆)
相對的,哪些食物可能會使皮膚變黑?(僅供參考)
•感光物質(九層塔、香菜、芹菜、檸檬、胡蘿蔔、無花果、愛玉)
•動物內臟肝、腎,甲殼類動物蛤、蟹、河螺、牡蠣。
•少吃牛肉、羊肉、豬肉、內臟、雞肉、火雞肉、鴨肉。(酪胺酸及苯丙胺酸)
•紅蘿蔔、木瓜含有高量的β胡蘿蔔素
•含人工添加劑的食物中過多的人工添加劑如著色劑、防腐劑。
•黑色素食物不能吃?如食物醬油、濃茶、可樂、咖啡等深色食物和飲料。則為謬談。
最後,常常被問到美白針到底有沒有效?
關於美白針的成效,筆者可能會持比較保留的態度。
畢竟現在依然有很多診所提供這樣的療法。
因此提出一些客觀的事實,給大家自行參考判斷。
- 美白針前身:保肝劑。注射內容以維它命B群、肝臟胺基酸及穀胱甘肽為主
- 原料成本不高。
- 號稱:「美白」、「抗老化」、「抗氧化」、「抗痘痘」、「排毒」、「刺激膠原蛋白新生」
- 然而,有更安全的方式可達到治療效果 (飲食或口服方式),靜脈是給藥的最後手段!
- 風險:注射處發炎與紅腫、交互作用複雜、過敏反應、發生靜脈炎或蜂窩性組織炎、劇烈腹痛、腎臟功能受損,也可能誘發甲狀腺功能紊亂。嚴重者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血栓形成風險。
- 目前無臨床實證支持。
- 衛生署沒有核准。
常見美白針成分:
1. 生理食鹽水:佔99%。
2. 維生素C 。3. 傳明酸。4. 維生素B群。
5. 膽鹼。6. 肌醇(inositol)。7. 銀杏。
8. 穀胱甘肽(glutathione)。9. 硫辛酸。10. 牛磺酸(Taurine)。
11. 各種胺基酸。
醫學美容的美麗與哀愁
現代高科技仍有其極限。
但病人的期待有時過高且與現實有落差,包括療程所需時間、金錢、 風險等認知的差異。
其中,不乏不肖誇大的廠商,以及媒體的不客觀報導,都是引發醫美亂象的來源。
筆者認為,一切應該以科學為基礎出發,給予大眾正確的診斷、 可能的副作用、 可期待的療效等資訊。
不應給予過度渲染的大眾宣傳。
希望以上這些關於美白的資訊整理,可以讓有需要的朋友,
能針對自己本身的狀況,找到最適合而安全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