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看診的時候,與病患溝通的過程中,常常病人都會跟我討論到所謂的「膚質」。
說也奇怪,這樣一個模模糊糊的名稱,可能大家也都似懂非懂,
但無論在診間、買保養品、化妝品時,卻也是大家一個很基本的溝通用語。
只是,所謂的「膚質」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
在討論膚質之前,先討論一下基本的皮膚構造與生理。
(皮膚切片:可見由外而內基本三層結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皮膚構造主要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
其中也包含有毛囊、豎毛肌、指甲、皮脂腺、汗腺等附屬器官。
皮膚的厚薄因年齡、性別、部位等因素而異,通常眼瞼部位的皮膚最薄,手掌、足下的表皮最厚,背部的真皮最厚。
整體皮膚的平均厚度約為0.3~4mm (表皮及真皮的厚度)。
(皮膚厚度:http://gongjushu.oversea.cnki.net/fanti/ShowDetail...
顏面部皮膚厚度參考:http://ssagy.pixnet.net/blog/post/28555487-顏面部皮膚厚度 )
就一個成年男子而言,皮膚的表面積約為16平方公尺,重量約為身體體重的15%。
(表皮層:共有五個部分組成)
我們由外而內來看:
表皮(Epidermis)
表皮厚度約為0.1~0.3mm,沒有血管。整個角化過程完成約28天。
表皮層由外而內又可以細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狀層、基底層五個部份。
最外層是角質層,厚度約為0.014~0.02公厘,陳舊角質累積一定厚度後,會形成皮垢而脫離。
角質層提供表皮基本的防護、防曬、保濕等功能,並直接接觸所有藥品及美容保養用品。
(真皮:乳狀層(淺)與網狀層(深)) (真皮層內含纖維母細胞、膠原蛋白、彈性纖維)
真皮(Dermis)
真皮可分為二層,表層為乳狀層(papillary dermis),深層為網狀層(reticular dermis)。
厚度約0.3 ~ 3mm,由纖維、基質及細胞三大部分構成。
基質包含纖維母細胞、彈性纖維、膠原蛋白及玻尿酸等重要成份。
主要是構成真皮細胞網層組織,維持皮膚彈性,保持皮膚水份等功能。
另外真皮內還包含有毛囊、汗腺、皮脂腺、毛細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結構。
真皮內的毛囊,可以生出毛髮;豎毛肌可以控制毛髮矗立,調控體溫;
皮脂腺分泌皮脂,防止水分蒸發;
真皮內還有感覺細胞,可以感受到觸覺;
另外有大、小汗腺,具有調節體溫、產生費洛蒙。體味的產生與大汗腺有很大的關係。
表皮層的營養供給及廢物排泄完全依賴真皮層中的毛細血管、淋巴管,來輸送及替換。
皮下組織(Hypodermis)
真皮層之下為皮下脂肪層,具有保存體溫,提供物理性撞擊之緩衝功能。
一般而言女性較男性為厚。
所謂的「膚質」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
膚質:
膚質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皮表外觀;也就是皮膚的皮溝、皮丘與皮紋(上圖)
皮膚的含水、含脂量與酸鹼度,還有皮表的角化程度。
大家最關心而且也最能自我照顧的,就只有皮膚的含水、含脂量與酸鹼度了。
目前坊間大體上將膚質分為油性、中性、乾性和混和性,分類依據是看表皮含水度和油脂分泌量。
然而,“膚質變動”這樣一個觀念的正確認知非常重要:
影響膚質的因素有很多,可能和本身遺傳、年齡、性別或外在環境變化(如季節變化)都有關係,
就算同一個人,不同部位、情緒與生理狀態等因素也會有不同的膚質變化。
舉例來說,臉上T字部位過油,甚至產生痤瘡的人,可能在雙頰同時存在著因過度清潔而乾裂的皮膚。
夏天有多汗、油膩臉龐的人,冬天時可能因為全身乾燥而有冬季搔癢的情形。
而且,表皮含水度和皮脂分泌量兩者不是正比關係,如果是油脂分泌量高的人,並不代表他的表皮含水度高。
另外也有所謂的“敏感性皮膚”。皮膚較薄、微血管明顯。
肌膚較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或否些特定物質的影響,而發生紅癢腫等症狀。選擇保養品要特別小心。
很可能只是多種不同的錯誤保養方式所共同累積成的皮膚傷害現象。
最後,還有一個跟膚質有關的因素,就是皮膚對紫外線的防禦能力。
一般而言,深色皮膚的人對於曬傷的防禦能力較強,皮膚癌的發生比例也較低。
膚質自我測試:
可從幾個項目作為評量的參考。
洗完臉後的肌膚狀態、平時兩頰的狀態、肌膚的觸摸感、毛孔大小、
有無乾癢或脫皮症狀、是否易冒痘痘與粉刺、膚色是否暗沈且易有細紋等。
也可觀察晚上洗完臉後不擦任何保養品睡覺,隔天早上起床油脂分泌狀態如何?
整體來說
油性肌膚:臉部油脂分泌旺盛的膚質。
此類型肌膚表面看起來油亮,上妝也較容易因出油而脫妝,尤其T字部位。
由於臉上經常排出油分及水分,毛孔呈現張開狀態,所以摸起來有點粗糙。
此外毛孔粗大,易長粉刺、青春痘。
洗完臉後不擦任何保養品睡覺,隔天早上起床滿臉油光。
因此,油性膚質的人特別注意維持肌膚的清潔,有痘痘則建議至皮膚科就診治療。
混合性肌膚:臉部不同區域,呈現不同的膚質狀況。
會合併油性部位皮膚油膩、毛孔粗大;呈乾性部位皮膚較乾燥,毛孔細小。
洗完臉後不擦任何保養品睡覺,隔天早上起床T字部位油膩但兩頰較乾,
台灣的氣候,導致大部分的人都是屬於此種肌膚類型。
此種膚質要針對不同的膚質區塊,使用不同的保養品來維持肌膚正常的油水平衡。
中性肌膚:表皮含水度和油脂分泌量呈現平衡的膚質。
膚色紅潤健康,並且有光澤,毛孔較看不見,是最理想的皮膚狀態。
但是中性膚質還是不能忽略保養,因為膚質是會改變的,維持皮膚的健康才能擁有穩定的肌膚狀況。
乾性肌膚:表皮油分和水分都缺乏的膚質。
臉上看起來乾燥沒有光澤,使化妝品不易附著,容易有乾燥脫皮的情形,也容易產生乾紋。
冬天氣候寒冷乾燥皮膚情況也跟著惡化。
洗完臉後不擦任何保養品睡覺,隔天早上起床臉上無油光,但洗完臉後有脫皮現象。
保養上要特別注重保溼,清潔時也不宜使用洗淨力太強的產品。使用不當保養品會有緊繃或刺痛感。
另外,現在也有很多的膚質檢測儀器出現,
它的原理為利用光譜與影像處理來檢測和分析表皮的斑點、皺紋、皮膚紋理、毛細孔…等特徵,
以及較深層的部位,如:因紫外線照射而產生的皮下血管、色素及其他病變而導致的斑點形成,
可以呈現皮膚的表皮特徵,並能掌握位於皮膚最深層的基底層狀況。
也可以當作膚質檢測的一個參考。
留言列表